澳大利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澳大利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6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国际市场,中国已经成为澳农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自2015年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以来,双方企业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现代农业技术吸引企业目光 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在牧场悠闲地吃草。虽然四下空无一人,但这些动物非常“守规矩”,活动领域始终不会超出一定范围。这就是日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行的澳大利亚农业食品创新峰会上,澳方农业专家向在场的嘉宾展示虚拟围栏技术。 此次活动由澳大利亚中国投资者中心和澳中企业家对话组织主办,同时得到了澳大利亚联邦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维多利亚州政府等权威机构大力支持,旨在向来自中国的企业展示澳大利亚农业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澳农业协会和部分专业协会、澳主要农业企业以及阿里巴巴、中粮、蒙牛、伊利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澳大利亚农业科技人员还展示了健康谷物、功能食品、喷洒式液态农膜、同步肥料缓释科技以及利用基因技术培育高能牧草等约20项高新农业科技。澳大利亚中国投资者中心主席马贺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农业领域最大的几个行业巨头悉数到场,说明当地业界对中澳农业合作充满期待,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马贺安说,除了投资澳大利亚的农场和牧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可以投资的农业领域还有很多。中澳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宽广。 一些与会的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天,上海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中心与澳大利亚中国投资者中心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立足引进澳大利亚顶尖农业科技以改善中国的农业环境。 全澳农业协会首席执行官蒂莫西·伯罗表示,现代农业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和基因技术。澳中两国在农业领域各有所长,两国农业合作应该超越传统的农作物进出口,在各个生产环节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伯罗认为,澳大利亚目前的农业生产能力有限,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否则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输给对手。 澳大利亚大部分农场依然处于以家庭为中心的小农经济阶段,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占比很少。由于许多小农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这给国外投资者提供了将小农场收购后进行集约化经营的投资机会。 互利共赢激发巨大合作潜力 近年来,特别是在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以来,澳大利亚优质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中国的农业企业纷纷投资澳大利亚。双方在农业领域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家民营企业,日发控股集团于2014年3月收购了位于维多利亚州西部的黑森林牧场,目前该集团已在澳大利亚拥有近4万公顷农场,除了种植经济作物外,主要进行肉牛养殖。日发控股集团澳洲首席代表徐欣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集团拥有的肉牛数量已经从最初的1000头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头,而且依然处于扩繁阶段。目前,日发控股集团已搭建国内销售公司及电商平台,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到国内,并成功投入运营,打开国内市场,让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品尝到纯正澳大利亚高品质牛肉。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企业也在努力拓展中国市场。里德家族1856年开始在塔斯马尼亚从事水果种植业,距今已经160年。里德果业负责人蒂姆·里德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今年,我们生产的樱桃有70%销往中国。”
购买澳大利亚农场时,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地理环境、降雨量非常重要。 万嘉在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文字带您了解澳大利亚农场分布情况和选择要素。 一、水资源 澳大利亚水资源非常匮乏,是世界上径流最少的国家。农场的类型分布同中国一样受气候、水资源影响,而与中国最不一样的是对水源的控制。 由于先天因素,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世界上对农业用水控制最严格、农业用水政策最复杂的国家。 水资源无非有三种:地下井水,河流,降雨。 先从简单的说,井水。 首先井水并不能任意开挖。允许开挖对汲水的量也会有所限制。 第二种:河流。即使河流经流农场,也未必允许截流或用水。包括蓄水池或水坝,超出一定的规模是不被允许的。 通常井水、河水的使用量仅供人畜饮用。 农业使用河水或井水灌溉必须要在政府规定的农业水网供应范围内。 GSLG澳大利亚内陆河水灌溉田 第三种:降雨。从以下的澳大利亚降雨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降雨高的地带集中在东、南、北海岸。由于北部地区人口稀少,森林茂密,所以中部以下作为主要的农业区。 澳大利亚降雨 与中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同样降雨量地区比较,澳大利亚最大的特点是蒸发量非常高。下图中依上往下,按水汽蒸发量排列。 年平均水汽蒸发量 二、澳大利亚主要地貌和分布情况 从下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最鲜明的地貌特征:东南沿海的大分水岭。 大分水岭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位于澳洲东岸,自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绵延约3500公里,宽约200至300公里。 澳大利亚整体地貌图 ①大分水岭东南方向 大分水岭横向宽距海岸线300至500公里不等,将澳大利亚最大的中心城市如墨尔本、悉尼、黄金海岸、布里斯班与内陆隔开,从市中心到大分水岭山脚有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所以离中心城市一个半小时内基本都属于城市开发、扩展地带,大于200英亩极少,或者说没有。 山势平缓地带即是澳大利亚的传统牧区。有少量种植基本作为牲畜饲料。 澳大利亚地况,红色越深,海拔越高 结合澳大利亚的降雨分布,大分水岭东侧降雨丰富,年降雨量有1500毫米,到山顶大约900毫米左右,西侧降雨逐渐减少,到西侧山脚降雨量基本少于600毫米。 ②大分水岭西南方向 澳大利亚内陆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山脉西侧,条条溪水西流,汇集成澳大利亚著名的粮仓:马里碧姬河流域和默里达令垱流域种植区。下图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灌溉水系莫里达令河流域。 澳大利亚的旱地种植技术非常先进。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农学家根据澳大利亚的降雨和地质情况,把降雨在300至600毫米、适合种植谷物的区域称之为“小麦带”,也有人称作“澳大利亚谷物种植带”。 ③北部高原是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高原,横跨大分水岭顶部,包括起伏的山峦,峡谷,高原和山脉。平均海拔超过千米,夏天温和,冬天寒冷,早晨会有霜冻,偶尔会降雪。主要城市腾特菲尔德(Tenterfield),格伦因斯(Glen Innes),盖勒(Guyra),阿米代尔(Armidale),乌拉拉(Uralla)和瓦尔夏(Walcha), 因沃瑞尔(Inverell)有高效的农业生产,主要生产牛肉,羊和羊毛。以及林业,苹果,核果,土豆,西红柿温室,奶牛养殖场,羊驼和凉爽气候葡萄酒庄。 北部高原跨越大分水岭的两侧。西侧山水流是莫里达令河流域的源头,而在分水岭东侧水流流至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海岸。 位于分水岭东侧的阿米代尔城市是北部高原的主要中心。有机场,医疗服务和教育设施,包括新英格兰大学。因沃瑞尔是澳洲第六大牲畜交易市场,有全国第三大出口牛肉屠宰场。 北部高原景观的特点是牧场和余留的森林,有许多是国家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生态部落保护区。 介绍了这些澳大利亚基本农业知识,想必大家已对澳大利亚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农场牧场的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根据澳大利亚外资监管委员会FIRB官网申请通道提示,圣诞与新年假期即将到来,自2016年11月18日(周五)起,FIRB可能会暂不处理任何新申请。期间递交的申请会有FIRB专人联系,另行安排时间进行审批。 近年来FIRB受理的外国投资申请量额大幅增长。 针对形势变化,近年澳政府外资政策经历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于住宅地产投资、商业地产投资与农业投资。新的FIRB监管框架于2015年11月25日通过,并在2015年12月1日正式生效。 新框架实行后,根据规定,在申请FIRB之前,需要满足相关的税务条件,其中主要包括: 申请者必须遵守澳洲税法 申请者必须支付尚未付清的税务,确保没有任何税务债务 申请者必须按照税局要求,提供其所要求的相关文件 申请者必须向FIRB提供年度报告,以确认其满足相应的税务条件 申请者必须在交易开始之内的60天通知FIRB 新的FIRB对于申请标准作出了调整: 住宅用地及空置的商业用地,无论价值多少,都需要向FIRB提出申请 已开发的商业用地,价格超过$2.52亿澳元的,需要向FIRB提出申请(中国、日本、美国、新西兰、智利和韩国属于“特定签约国家”,凡是来自上述国家的海外投资人,在购买已开发的商业用地的时候,申请标准为$10.94亿澳元。) 农业用地,价格超过$1500万澳元的,需要向FIRB提出申请 新的FIRB对于申请费用作出了调整: 住宅用地及农业用地: 少于$100万澳元,申请费为$5000 $100万澳元-$200万澳元,申请费为$1万澳元 $200万澳元-$300万澳元,申请费为$2万澳元 已开发的商业用地:申请费为$2.5万澳元 空置的商业用地:申请费为$1万澳元 税局对于农业用地登记的要求: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均属于农业用地 必须在购买/出售该用地的30天内通知澳洲税局进行登记 海外人士从2015年7月1日起持有的农业用地必须在2016年2月29日前向澳洲税局登记 目前,澳税局已经与澳国库部和FIRB联手对信息登记系统进行改造,使得未来的土地登记信息将会更加完善和准确。
11月2日,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携毕马威(KPMG)、金杜律师事务所(KWM)、中国联通、Powerfulpoints与阿里巴巴举办的2016中澳食品与农业峰会在悉尼Wentworth的索菲特酒店举行,万嘉集团总裁Michael Yang先生也参加了此次峰会。 随着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生效,中国居民富裕程度提升而中产阶层队伍不断扩大,中澳农业领域贸易交流与合作进一个暂新的成熟阶段。继2014年成功举办上届论坛后,为期一天的2016中澳食品与农业峰会重点探讨了两年来的新进展,并涵盖到农业科技与创新、电商与跨境贸易、农业投资三个核心主题。 澳大利亚贸易特使、前澳大利亚贸易投资部长、参与缔造中澳FTA的安德鲁·罗伯先生(Andrew Robb),与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王洪波在峰会上分别发表主旨演说。 活动吸引了澳洲食品与农业领域诸多参与者,包括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公司、食品与商品出口商、服务提供商、投资者与金融商,以及政府和产业机构人士等。与会嘉宾、演讲者与观众围绕传统渠道与电商平台下对华出口机遇、中国对澳农业投资最新趋势与成功案例、澳洲农业科技能力与商业化机遇进行精彩分享,共同探讨如何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讲好“中国故事”。 峰会的“贸易与电商”环节,因切中时下中澳贸易新兴热点的跨境电商话题而备受关注。中国市场营销专家,在大中华地区公共关系、企业活动管理及商业谈判等方面有深厚背景与宽广经验的Livia Wang 王芃女士,基于在中澳市场十余年的商业实践经验,提出关于进入中国市场的真知灼见。她指出,澳企进入中国市场应当从市场研究、营销策略的实施、跨文化谈判到人才招揽等方面做充分准备。Livia Wang王芃女士所在的咨询服务公司Access CN主要为促进两大市场互联互通搭建桥梁,提供全面、定制式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集团澳大利亚新西兰公司董事总经理Maggie Zhou周岚女士基于阿里巴巴平台业务的全球性战略、中国电商市场的演变与发展、本地商户如何进驻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等内容进行了案例分享。Maggie Zhou周岚女士自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对集团国际化战略做出重要贡献。她见证了天猫国际澳新业务的发展,并与澳贸委一道,持续努力为澳洲品牌商与名企揭示中国电商市场的巨大价值,并帮助他们开拓市场。 The Export Group创始人之一、集商业发展经理马修·麦肯齐(Matthew McKenzie)在协助澳洲及国际快消品进入大中华市场方面有大量实战经验。他提出几项关键的成功标准,包括在品牌形象上,要巩固本国市场地位,突出发展历史和品牌故事,只有“澳洲制造”是不够的。在产品结构上要有核心系列,避免过度合规和过分本地化。并且指出,在品牌与产品系列拓展上有要耐心。 麦肯齐为“贸易与电商”环节致结语时提出四点:“中国近在眼前,是真实的机遇,这个市场正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且十分复杂;深入中国,找寻当地合伙人;保持真挚兴趣才能取得成功。”麦肯齐曾在多家知名乳品与食品公司担任高管,他负责将第一袋Weet-Bix早餐麦片卖到了中国,而这已成为中国最为热销的澳洲快消品牌之一。 在随后的农业投资环节,毕马威(KPMG)中国业务部主管合伙人范信德(Doug Ferguson)就中国的投资趋势进行解析。与会嘉宾就新希望集团参与对澳最大独立地块奶牛场运营商 Moxey Farms的投资成功案例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