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印度洋之间,四面临海。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高居世界前列,人均农牧业用地27.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2.75公顷,人均森林和林地6公顷。
澳大利亚经济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国之一,人均占有的资源量更大,铁、铝、镍、铀等的储量居世界前列。按照世界银行估算国家财富的最新方法,澳大利亚人均拥有的财富在世界上高居首位,为83.5万美元。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其季节划分与北半球相反,夏季为12-2月,冬季为6-8月。由于地域辽阔,气温相差较大,北部为27℃,南部为14℃。全国有31%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有39%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水是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昆士兰西部有一自流井区,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区,但井水盐分太高,不宜灌溉农田。
二、农业区划
澳大利亚现在的行政区划为6个州(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首都直辖区、北部地区。首都是堪培拉。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悉尼和墨尔本,都是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50米。沙漠和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35%。全国可分为3个区域,即:东部山区(即大分水岭),北起约克半岛,南到塔斯马尼亚岛;中部平原,北起卡奔塔利亚湾,纵贯大陆中部,向南延伸到墨累河河口;西部高原区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澳洲大陆东南部的墨累河及其支流是澳最主要的河流,尽管其一年的流量仅相当于密西西比河9天的流量,恒河7天的流量,亚马孙河一天半的流量,但却对东南部3州的农业灌溉起着重要的作用。
澳洲大陆有1/3的地区不适于发展农牧业,另外1/3的地区只宜发展畜牧业,但其农用地面积仍然相当可观。农牧业用地4.8亿多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63%。农用地的90%以上是天然草场,达4.4亿公顷;耕地面积只有4876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占其中的4%。全国有3个明显的农业区:
(1)集约农业带,又称高雨量带。其范围从昆士兰州北部海岸延伸到南澳州的东南角,以及西澳州的西南部和塔斯马尼亚,降水较充沛,适于发展种植业和奶牛业;
(2)小麦、养牛带,其范围从昆士兰州中部向南延伸,经过新南威尔士州坡地至维多利亚北部和南澳州农业区,是半干旱至湿润气候的过渡区,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以旱作农业为主,大多数农场经营小麦、养羊和肉牛业;
(3)牧业带,包括西澳州、南澳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昆士兰州南部,年降雨量少于400毫米,大陆中部沙漠地区少于200毫米。该地带面积最大,牧场面积达3.8亿公顷,但气候干燥,植被稀少,以养牛业为主,经营粗放。
澳大利亚农业有明显的特点:一是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明显优势。50年代,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肉类产品产值占18%,其他畜产品值占50%。40年来,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肉类产值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而其他畜产品产值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但是,畜牧业仍占有明显的优势。种植业、肉类、其他畜产品三者的比重,80年代分别为46%、25%和29%,90年代则为48%、27%和25%。从产品来看,1989年小麦、羊毛、牛和牛奶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小麦为28.8亿澳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羊毛为57.3亿澳元,占24%;牛肉和小牛肉为36.2%亿澳元,占16%;牛奶为11.4亿澳元,占5%。
二是以专业化的大型农场为主体,兼营农场日益增加。澳大利亚农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生产。1988年,共有农场12.65万个,其中年总产出在2万澳元以上的大农场占94%,64%的大农场从事谷物种植业、养羊业、羊牛业或兼营以上两种或三种。从70年代中期到1987年,由干农场合并、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农场总数平均每年减少6.3%,但农场平均产出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农场的平均规模为4670公顷(1987年),但差异很大。其中,作物农场为1300公顷,麦羊兼营农场为1450公顷,养羊农场为7270公顷,养牛农场为17470公顷。94%以上是家庭农场,其余为公有或私营公司所有。独家所有和合伙所有是主要的所有制形式。农场主使用自家的劳动力并参加经营。需雇佣劳动力的大农场,也通常雇佣本家亲戚。农场兼营和兼业的趋势日益明显,1988年有1/4的农场是兼种谷物和兼养牛羊且兼营农场的收益高于专营农场。非农收入在许多农庭农场的收入中越来越重要。1993年,澳农场平均收入为5.7万澳元,而兼业收入为5200澳元,占近1/10。
三、科研推广
澳大利亚1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天然纤维可满足293人的需要,照此测算,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率比美国高51%,比英国高155%。另据一份报告称,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0%。澳大利亚农业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它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外,其技术水平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资本替代劳动力。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地多人少的国家,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为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大量采用替代农业劳动力的农业机械。以资本替代劳动是澳大利亚农业技术的主导方向。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经营比较粗放,但由于机械化水平高,采取合理的经营方式,农牧业生产的效率较高。以耕作为例,1950年1个劳动力每小时耕作12公顷;60年代末70年代初使用160马力拖拉机,每小时可耕作40公顷;80年代使用大型农机每小时可耕作100公顷。农业机械化的趋向是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增加农机具的数量。
努力开辟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澳大利亚在应用农业新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包括遥感技术、农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生物技术。例如,澳研制的SATRAC系统(卫星追踪天线系统),由高密度的卫星跟踪天线和与之相匹配的图像加工系统构成,可用于作物及草场旱情监测、防火监测、检查化肥需要量、测定含盐量等。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场经营中。澳大利亚还利用生物技术培养出了新的动植物品种,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开发出快速育种技术。此外,他们还选育出了抗逆性强的作物,仅小麦品种就有1000多个。生物防治也是澳大利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例如利用金龟子分解牛粪,利用寄生沼蝇消灭造成谷物减产的蜗牛,利用狼消灭破坏草原的兔子。
四、农业环保
澳大利亚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澳大利亚的灌溉面积从1976年的150万公顷扩大到1987年的184万公顷,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增施了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五、对外贸易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养羊业和养牛业,主要产品是羊毛、牛羊肉、奶制品以及猪、禽等。种植业与畜牧业关系密切。1989年,耕地中有2850万公顷是人工草场。50年代以来的40多年里,谷物及饲草发展较快,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1.2倍,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4倍,而饲草种植增加了2.9倍。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它的羊毛和肉类的出口分别占世界的第一、二位;还是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80年代,农产品出口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6%。羊毛、小麦和肉类是其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占出口商品的24%。由于出口农产品中包括库存产品,羊毛出口量可占其产量的95%以上,小麦占80%左右,大麦占50%,牛肉占61%,糖占66%。
1990年,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值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2%。澳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而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却高达90%,牛肉占23%,大麦占17%,小麦、黄油、蔗糖、棉花、大米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5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的出口额增加了约10倍,而同期出口总值(包括商品和劳务)增加了38倍。农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51年的85%下降到1994年的24%左右。1994年,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总值为194.3亿澳元。
澳大利亚羊毛的出口量,50年代初约为55万吨,1987年达到最高峰93.5万吨,但1991年降到了71.5万吨。1994年,羊毛产量下降到80万吨,出口量却上升到90万吨。澳大利亚出口的肉类主要是牛肉及小牛肉、羊肉和羔羊肉。1953年出口的牛肉及小牛肉8.7万吨。到1979年达到81.4万吨。羊肉及羔羊肉出口量很不稳定,1957年只有3.4万吨,1972年上升到23.9万吨,随后又跌到10万吨以下,80年代初恢复到20万吨左右。
澳大利亚出口小麦从1952年的223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380万吨,其间波动也很大,并与其产量的波动密切相关。1986年,澳小麦出口达到1600万吨的高峰。1992年,澳小麦产量从上一年的1507万吨降到1056万吨,出口量则从1199万吨降至712万吨;到下一年度,产量剧增到1618万吨,出口量也回升到1035万吨。但是,当小麦产量猛增到二个高峰时,其后产量虽有下降,但出口量不会很快下降,存在一个明显的滞后期,反映出澳小麦出口受国内生产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的双重影响。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大糖出口国。蔗糖出口额在50年代初约占出口额的2%,70年代末曾上升到4%,1989年又降到2%,占当年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蔗糖出口量在1953年为47万吨,1990年已上升到290万吨。1990年,葡萄酒出口约4200万升,是80年代中期的4倍,出口量为产量的11.4%。
澳大利亚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澳贸易关系有百余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作为澳大利亚产品出口市场的地位日益下降。自英国加入欧共体后,这种趋势更为严重。相反,美国和亚洲成为澳农产品最主要的市场。以1988年为例,澳大利亚出口的羊毛,28.6%销往欧共体,20.2%销往日本;出口的牛肉及小牛肉,61.9%销往美国,20.5%销往日本;出口的小麦,34.1%销往中东,8.7%销往日本;出口的糖,25.7%销往日本,21.7%销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口的棉花,35.8%销往日本,26.4%销往其他亚洲国家;出口的奶酪,24.3%销往日本,16.3%销往中东。